支撐電網運行的高壓電桿塔長期暴露在野外復雜環境中,面臨著諸多安全隱患。地質沉降、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強風、暴雨、冰雪等極端天氣,以及人為破壞、材料老化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桿塔出現傾斜、沉降、結構變形等安全隱患,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倒塔斷線事故,影響電力供應安全。
但這些傳統監測方式存在明顯局限性。人工巡檢不僅效率低下、覆蓋范圍有限,在復雜地形和惡劣天氣條件下還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無人機巡檢雖然提高了效率,但仍受制于天氣條件、續航能力和運營成本等因素,難以實現全天候、全自動的實時監測。這些監測方式的共同問題是難以及時發現突發性隱患,難以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隨著技術進步,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物聯網傳感技術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智能監測系統正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新方案。通過在桿塔上部署各類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桿塔傾斜、振動、應力等關鍵參數,結合北斗系統的定位和穩定通信能力,實現7×24小時不間斷監測。當監測數據超過安全閾值時,系統可自動觸發預警,為電力運維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大幅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這種智能化監測模式不僅彌補了傳統方式的不足,更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防護體系提供了技術支撐。
輸電線路桿塔傾斜在線監測裝置高精度定位技術雖然能實現厘米級監測,但在實際桿塔監測應用中,其準確性仍需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復雜地形和多路徑效應影響下,誤報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監測的可靠性。
采用感知終端方案的核心挑戰在于,必須在桿塔上部署足夠數量且性能穩定的傳感器,才能確保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否則極易因個別傳感器故障或數據缺失導致誤報頻發。
而基于圖像識別的監測技術則面臨算法優化的難題,不僅需要重新定義適應不同場景的智能分析算法,更需要在算力支持上進行創新突破。例如,在臺風、暴雪等極端天氣條件下,必須確保攝像頭安裝穩固、紋絲不動,同時還要解決惡劣天氣對圖像質量的影響,這對硬件穩定性和算法魯棒性都提出了極高要求。這些技術瓶頸的存在,使得衛星監測在電力桿塔安全領域的規?;瘧萌悦媾R諸多挑戰,亟需在傳感器精度、算法優化和系統穩定性等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